《南轅北轍》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南轅北轍》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南轅北轍》教案1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十個漢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寓意,明白無論做什么事都必須先把方向搞正確,知道要聽眾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學重點
1、認識十三年生字,會寫十個生字。
2、理解課文寓意。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準備生字卡,寫字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吸引學生,請一名學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學生們會立即發(fā)現(xiàn)老所指方向有誤,追問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時候也有這樣的一個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課題。
二、新課
(一)自學
1、自讀。輕聲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你喜歡的方法記住他們。
2、正音,指名讀,注意聽準字音。
3、互檢,同桌互相讀,檢查字音。
(二)識字
1、把你認識的生字卡找出來,貼到黑板上,并讀給大家聽一聽。
2、一起給生字擴詞,看誰想出來的多。
3、在小組內(nèi)以游戲形式讀一讀,考一考。
(三)寫字
1、觀察。仔細觀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認為難寫的地方,提醒大家來注意。
2、指導,就小朋友們提出的難點,老師進行指導,其他字學生對照田字格自己寫。
3、評價,自評,互評想結合。
(四)交流
1、解題??磮D解題,結合圖理解“轅”和“轍”
2、自學。自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借助工具書找答案。
3、交流
(1)小組內(nèi)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2)組內(nèi)交流,解決問題。
4、匯報
(1)小組內(nèi)喜歡的形式匯報朗讀,可以分角色,加動作。
(2)交流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5、練習
(1)故事中這個去南方卻住北走,他的朋友向他提出忠告,他卻不肯接受,這種頑固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聽取別人意見的人,用一個四字成語形容應該叫什么?你還知道其他的四字成語嗎?
(2)這個人這樣固執(zhí),走錯了方向,能到達他要去的地方嗎,為什么呢,他的馬很好嗎,請試著用“雖然可”來解釋其他兩項優(yōu)勢,換成“盡管但是”讀讀看,意思有沒有改變。
(3)無論條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錯了,也永遠不會到達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們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達目的地,就成了南轅北轍,你能舉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嗎,(可以往后推,給學生機會去觀察發(fā)現(xiàn)然后再說)。
《南轅北轍》教案2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抓住人物的言行來概括人物的特點。
2.理解寓言的寓意。
3.通過加提示語中人物的神態(tài)、言行、以及心理活動,深入感受人物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簡介寓言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寓言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寓言往往通過一個短小精悍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被人們稱為“理性的詩歌”。
2、揭題
出示課題,投影片。解釋轅轍
讓學生查字典,然后利用投影的插圖,形象地指出具體的事物,有利于深入地理解。
二、整體導讀課文
1、初讀課文,要求讀通,并且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概括的說說課文的內(nèi)容
3、再次讀讀課文,要求:用數(shù)字標出課文主要寫了幾組對話?說說你對課文中的人物留下的印象。
4、反饋。
三、深讀、探究
1、指名讀課文中的對話,集體評價,讀得怎么樣?
2、想象當時的情景,嘗試給人物對話加上當時說話的神態(tài)、動作和心理活動。(至少選擇一組)
3、按照選擇的對話的內(nèi)容,自由選擇學習伙伴進行合作、交流、評議、完善。
4、集體交流、優(yōu)化。
朋友他
(1)急忙、好奇不緊不慢、慢條斯理
(2)奇怪滿不在乎、不屑一顧、若無其事
(3)焦急心不在焉、不以為然
(4)無可奈何不耐煩
心理活動略
5、有感情地朗讀
四、討論體驗
1、加上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和心理活動好還是不好?
2、不加提示語,有感情的聯(lián)系朗讀。
3、自己尋找學習伙伴進行匯報。
五、拓展
1、課文中最后,主人公揚長而去,他的朋友見了其他人會怎么說?
如果你在那個場合,你會怎么說,怎么想?
2、讀一讀課文最后的一個小節(jié),說說自己的感想。體會寓言的寓意。
3、作業(yè):找寓言拓展閱讀;寫讀后感;尋找生活中“南轅北轍”的例子。
《南轅北轍》教案3教材簡析:
這個成語故事見《戰(zhàn)國策.魏策》,是季梁勸魏王時說的寓言。其寓意是:無論做什么事情,必須先把方向搞正確?;蛘哒f,方向?qū)︻^,條件越好,成績越大;方向錯了,適得其反。后來人們在使用這個成語時,也針對愿望好,措施不得力的情況。
本課要求認識13個字:轅、轍、梁、駛、馳、系、旅、懇、固、執(zhí)、擔、夫、駕。會寫10個字:駛、應、奔、馳、系、旅、固、執(zhí)、夫、駕。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字,能寫好10個字。
2、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3、學會質(zhì)疑讀懂故事,體會成語的意義。
教學建議:
課文依照《戰(zhàn)國策》體例,用對話形式敘述。正因為人物的對話形象性很強,所以學習本文應當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反復朗讀,在讀中體味,讀中感悟。本文適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再進行表演。
在學生理解課文以后,可以讓學生想象:楚國在南方,而那個去去楚國的人卻往北走,結果會怎樣?學生有感而發(fā),文章的寓意也就在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啟發(fā)的過程中明確了。
課后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樣的事情是南轅北轍?你能舉出一個例子嗎?讓學生當堂舉出例子可能比較難完成,這個問題可以暫時留下來,讓學生以后注意在生活中觀察,什么時候誰發(fā)現(xiàn)了,就可以講一講,大家在一起評判。
在教學中,要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的獨立性。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教學不再視為難點,要讓學生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解決不認識的字,課堂上要騰出時 ……此處隱藏6438個字…… 在了解寓言主要內(nèi)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寓意,生動表演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師:誰能說說你都學過那些寓言故事?(指名回答)
生1:我知道的有《揠苗助長》、《守株待兔》。
生2:我知道的有《亡羊補牢》、《掩耳盜鈴》《愚公移山》。
生3:我知道的有《自相矛盾》、《畫蛇添足》、《南轅北轍》。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南轅北轍》這則寓言故事(板書課題),看看其中蘊含有什么樣的道理。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檢查學生的課前參與情況,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p>
二. 初讀故事《南轅北轍》。
要求:1.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對“南轅北轍”這個詞的理解。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并能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p>
三. 檢查初讀情況。
1. 指名讀課文,集體正音。
2. 師:誰能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一個人想到楚國去,楚國在南邊,他卻往北走,朋友提醒他走錯了,他卻滿不在乎。
3.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對“南轅北轍”這個詞的理解?
生:一個人想到楚國去,楚國在南邊,他卻往北走。
師:轅:古代車馬前面的兩根車杠。轍:車輪走過之后,路面壓成的痕跡。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四. 分角色讀文。
1. 同桌分角色讀,教師巡視指導。
2. 集體分角色讀。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對課文的理解能力】
五. 表演課文內(nèi)容。
1. 學生準備。
2. 指名展示表演。(三名學生上臺表演,一名演去楚國的人,一名演他的朋友,另外一名演車夫。)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對課文的理解能力?!?/p>
六. 拓展。
1. 師:學習了這則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我們不能向去楚國的人學習。
生2:我們應該聽別人的勸告。
生3;行動和目的要一致。
師:行動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馳,是永遠也達不到目的的。
2. 聯(lián)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類似的事情。(同桌交流)
3. 師:我們今后應該怎么做?
生:行動和目的要一致。
師:行動和目的要一致,才能達到目的。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把語文教學和實際生活相結合,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讓學生知道學有所用,激發(fā)學生學語文的興趣?!?/p>《南轅北轍》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學會12個生字,理解“盤纏”“把式”等詞語。
2、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這兩個寓言故事。
3、能懂得兩則寓言所蘊涵的寓意。
【教學重難點】
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課前準備】
1、教師:掛圖,生字詞卡片。
2、學生:收集寓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東西丟了你會怎么辦?(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讓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則寓言《亡羊補牢》,看它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齊讀課題。解題(結合預習):“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讀,思考: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理解課文
1、第一自然段:
⑴ 過渡:
羊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樣丟的?
⑵ 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詞雖簡單,但學生的經(jīng)驗積累和生活狀況讓他們還不能比較準確的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故需引導孩子觀察、感受。)
⑶ 想一想,說一說養(yǎng)羊人此時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⑴ 那個人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⑵ 你認為這個人的做法對不對?你打算怎樣勸他?
(小組表演,教師要借機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⑶ 那個人聽勸告了嗎?結果如何?(引導學生品味兩個“又”字。)
3、第五自然段:
⑴ 看到羊又丟了,養(yǎng)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現(xiàn)在是怎樣做的?讀一讀,勾一勾。
⑵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維
1、討論從養(yǎng)羊人的經(jīng)歷中,你吸取了什么經(jīng)驗?(引導學生說出寓意。)
2、你認為這個養(yǎng)羊人是個怎樣的人?說出理由?(可引導學生進行辯論。)
五、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提示:“窿”字不要丟一橫,“叼”字最后一筆是提。
六、作業(yè)
把《亡羊補牢》這個寓言講給父母聽。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從家里到學校,一般情況下,你愿意多走路還是少走路?是的!我們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費時間,但有一個人明明該往南走,他卻偏偏要往北走,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聰明了嗎?咱們現(xiàn)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讀《南轅北轍》這則寓言,看看自己能讀懂什么?還有哪些不懂?做上符號。
2、小組交流,全班交流解決問題。重點詞語:提醒、把式、盤纏。
三、熟讀自悟
1、采用多種形式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獲取知識,從而拋棄教師煩瑣的講解。)
2、課文中主要講了幾個人?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給要到楚國去的那個人取個名字,并說明理由。
3、(學生說理由實際就是在評價此人)這給人真的很笨嗎?他是不是蠻不講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導學生解析課文)
朋友 楚國人(學生取的名字)
在南邊 馬跑得快
越遠 車夫是個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盤纏多
……
(板書)
4、假如你是這個楚國人的朋友你會勸他嗎?怎樣勸?同桌、小組表演。
5、這個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國?說說自己的理由。(相機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6、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點什么呢?
四、總結寓意
討論:這個人的做法好不好?為什么?
五、學習生字
重點提示:“街”可同“銜”對比;“纏”字別忘一點。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板書設計】
亡羊補牢
丟─→勸─→又丟─→修─→再也沒丟
有錯─→就改─→不算晚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