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久久夜夜综合网-亚洲人77777在线观看-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

  • <center id="oimoa"><cite id="oimoa"></cite></center>
    <center id="oimoa"><small id="oimoa"></small></center>
  • <center id="oimoa"></center>
  • 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文檔 > 教案

    《量一量》教案

    時間:2024-06-13 21:33:58
    《量一量》教案

    《量一量》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量一量》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量一量》教案1

    目標

    1 學習用刻度尺連續(xù)測量并記錄蠶豆的生長過程,對測量活動感興趣。

    2 對植物生長過程有探究愿望。

    活動準備

    種植區(qū)——蠶豆小火車;各種自然測量工具(火柴棍、回形針、積木、油畫棒……);可供制作刻度尺的卡紙;記錄本等。

    活動過程

    1 量一量豆苗有多高。

    (1)師:小朋友們種的蠶豆苗都發(fā)芽了。現(xiàn)在,我們要來比一比誰種的豆苗長得高。你們有什么辦法?(幼兒根據(jù)已有的經驗,說出測量的多種方法:疊拳頭、虎口碼、木棍量……)

    (2)幼兒自由測量,記錄測量結果。(幼兒選擇喜歡的測量工具測量自己的豆苗)

    (3)展示、交流測量結果:你選用了什么測量工具,你的豆苗有多高?(用手指頭量,有一個手指節(jié)高;用拳頭量,比一個拳頭矮一點;用積木疊,有四塊積木高……)

    2 比一比誰的豆苗高。

    (1)師:你們都量出了自己的豆苗有多高,現(xiàn)在你能說出誰的豆苗最高?為什么?(如“親親的豆苗高,因為有四塊積木高,果果的豆苗矮,只有一個拳頭高,四當然比一大了”?!安粚?雖然四比一大,可是,積木很小的,四個疊在一起還是很矮”……)

    (2)師:到底誰的豆苗高?用你們的方法能比出來嗎?(引導幼兒將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演示比對)

    3 討論測量豆苗的最好方法。

    (1)師:用什么樣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測量并比較豆苗的高度?(引導幼兒說出“用同一種方法進行測量”。)

    (2)介紹刻度尺。

    (3)為每棵蠶豆苗制作一把刻度尺(指導幼兒裁剪卡紙條。用統(tǒng)一的方形積木塊作刻度),布置測量環(huán)境:火車新干線。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每日進行觀察,每一個星期將觀察結果在刻度尺上作一次標記,并記錄時間。引發(fā)幼兒觀察思考:第幾天的時候誰種的蠶豆苗長得超過了誰種的?同樣是蠶豆,為什么有的長得快?有的長得慢?

    活動二:時間測量——有趣的滴漏

    活動目標

    1 發(fā)現(xiàn)物體的滴漏速度與滴孔大小、裝量多少及物體的材質有關。

    2 對滴漏計時方法在生活中的巧妙運用感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大小(容積、小孔)相同的水漏、油漏、沙漏計時器各一個;標記條;親子制作的各種滴漏瓶若干。(漏孔、容積、時間的設定按教學需要確定1

    經驗準備:對古代計時工具有初步認識;已認識過時鐘。

    活動過程

    1 夾珠比賽導入。

    (1)出示水漏:今天我們要進行一次夾珠比賽,用水漏來計時,當水漏里的水全部漏完,小朋友們就停止夾珠。

    (2)交流:小朋友數(shù)一數(shù)夾了多少顆珠子?(提醒幼兒簡單記錄)

    (3)出示沙漏、油漏:現(xiàn)在我們再來進行一次夾珠比賽,這一次用同樣大小的沙漏和油漏同時計時。當其中一個滴漏里的東西全部漏完,小朋友們就停止夾珠。

    (4)交流:哪個滴漏先滴完?這一次,你夾了多少顆珠子?跟第一次比多了還是少了?

    2 討論發(fā)現(xiàn)不同材質的物體流動速度不一樣。

    (1)師:你發(fā)現(xiàn)沙、水、油在大小一樣、漏孔一樣的滴漏瓶里流動的速度一樣嗎?誰最快?誰最慢?你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啟發(fā)幼兒通過比較夾珠的數(shù)量發(fā)現(xiàn):第一次夾珠少,說明水流得最快;第二次夾珠多,說明沙流得慢,油流得最慢。)

    總結:珠子夾得越多,說明瓶子里的東西流動越慢;珠子夾得越少,說明瓶子里的東西流動越快。

    3 玩一玩,進一步發(fā)現(xiàn)滴漏計時的有趣現(xiàn)象。

    (1)師:請兩個小朋友一組,分別選擇時間一樣、材料不一樣和滴孔大小不一樣、裝量一樣的計時器玩一玩,看一看,這一次又是什么東西流動快?什么東西流動慢?

    (2)請你們將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告訴其他小朋友。

    4 活動拓展。

    這些有趣的計時器在生活中用得到嗎?你想用在什么地方?

    活動延伸

    選擇一個“30分鐘”滴漏瓶,為幼兒午餐計時。

    《量一量》教案2

    活動目標:

    1、能借助自然工具測量周圍的物體,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的結果也不同。

    2、學習正確測量長度的方法,并用表格記錄測量結果。

    3、喜歡動手操作,體驗自主探索的樂趣。

    活動重點:

    能借助自然工具測量周圍的物體,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的結果也不同。

    活動難點:

    學習正確測量長度的方法,并用表格記錄測量結果。

    活動準備:

    紙棍、記錄表、水彩筆、鉛筆、毛線、吸管、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故事《去超市的路》

    --小熊從哪一條路去超市更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熊還想知道這條最近的路到底有多遠?你們幫他想想辦法。

    二、過程。

    1、第一次探索測量。

    ①介紹并發(fā)放測量工具好記錄表1,幼兒嘗試量一量。

    幼兒人手一根相同長度的紙棍,每人一張記錄表,用自己的方法測量事先準備好的小路且做好記錄。

    ②請幾個幼兒介紹自己的測量結果,教師做記錄。

    ③集體討論:為什么相同的路程、相同的工具,量出來的結果會不一樣?請個別幼兒再現(xiàn)剛才的測量方法,嘗試找出正確的測量方法。

    ④教師示范正確量法:頂端要對齊,首尾要相接,并且用水彩筆做記號。

    2、第二次實踐正確測量方法。

    ①再次發(fā)放相同長度的紙棍,幼兒分組用正確的測量方法量一量,并做記錄。

    ②小結:測量同一物體時,測量工具一樣,測量結果也一樣。

    3、第三次應用測量。

    ①提問:除了剛才用的紙棍能測量物體外,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可以用來測量?

    出示教師準備的材料,介紹記錄表2,猜測:不同量具測量同一種物體,結果一樣嗎?

    ②幼兒5-6人為一組,每組一張記錄表,分別用不同工具完成兩個不同測量任務。

    ③集體驗證結果,小結:測量同一物體時,測量工具不一樣,測量結果也不一樣。

    延伸活動:

    自然測量這種方法還可以幫我們測量那些東西?我們一起去試試。

    《量一量》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物測量圖形的邊長,探索并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會用數(shù)字記錄測量結果。

    3.積極參與測量活動,獨立完成操作任務。

    < ……此處隱藏10383個字……的方格紙(面積為1厘米2和分米2)和格子紙。

    四、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圖形面積的含義。看看與我們關系最密切的數(shù)學書,你有辦法測量出封面的面積嗎?趕快動手來試一試。

    (二)玩中學

    1.量一量,認識和體會1平方厘米。

    (1)要求學生用自選的方格測量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

    (2)交流測量的結果,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3)老師講解: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介紹它的寫法和讀法。

    (4)說一說你身邊哪些東西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5)估計一下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用格子紙量一量,檢驗估測得準不準。

    2.認識和體會1平方分米。

    (1)要求學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量一量課桌面,借此使他們產生更大的面積單位的心理需要。

    (2)向學生介紹1平方分米這個面積單位。

    (3)說一說身邊哪些東西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

    (4)用面積為1平方分米的格子紙來量一量課桌面有多大。

    3.認識和體會1平方米。

    (1)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方格量教室地面的面積,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

    (2)猜一猜度量更大的面積,該用什么單位呢?認識1平方米的面積單位。

    (3)讓學生想一想1平方米有多大,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米。

    (4)用自己對1平方米面積大小的具體體驗,估一估教室地面和黑板的面積。

    (三)學中做

    1.完成47頁"練一練"第1題。

    引導學生根據(jù)不同事物選擇適當?shù)拿娣e單位。

    2.完成47頁"練一練"第2題。

    這是學生第一次用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表示格子紙上圖形的面積,老師對個別學生應給予適當指導。

    3.完成47頁"練一練"第3題。

    通過此類練習,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四)做中得

    1.綜合練習。

    (1)選擇適當?shù)拿娣e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或平方米)填空。

    ①一個信封面約2( )。

    ②黑板的面積約5( )。

    ③一張餐桌的面積是100( )。

    ④數(shù)學書的封面面積約300( )。

    (2)寫出下面各圖形的面積。(每格1平方厘米)

    圖①面積是( )平方厘米,圖②面積是( )平方厘米,

    圖③面積是( )平方厘米。

    (3)先估計下面圖形的面積,再用面積為1平方厘米的格子紙來量一量。

    ①投影出示一張2元紙幣。

    2.實踐應用。

    (1)先估計學校操場的面積,再調查一下。

    (2)留心觀察你身邊的事物,并動手量一量,分別找到面積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物體的面,并把它記下來。

    1平方厘米的有:( )

    1平方分米的有:( )

    1平方米的有:( )

    《量一量》教案14

    這個活動是由實驗幼兒園張一嵐老師帶來的一個大班數(shù)學活動“魚兒量一量”。整個活動她制定的目標是1.在情境中激發(fā)自然測量的興趣,學習重復使用一個單位測量長度的方法。理解測量中單位長度和所需單位數(shù)量之間的相反關系,能選擇適宜的貝殼進行測量,并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這個關于測量的活動跟我們以往看到了測量不同,非常的創(chuàng)新不但幼兒學起來有濃厚的興趣,就連聽課的老師也對于這位老師準備操作材料充滿了好奇。

    我們生活在沿海城市,張一嵐老師就用了這一點來進行導入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接下來用到的測量工具也是幼兒日常都吃過的海鮮水產,在第一次用淡菜殼進行測量魚的長度的時候教師先出示然后對測量的方法進行了講解。再讓幼兒對花蛤測量魚進行了嘗試操作,在幼兒自主操作的時候教師播放海浪的背景音樂,給幼兒營造了一個海邊的環(huán)境。接著在檢驗的過程中也沒有出現(xiàn)測量不當?shù)氖录?,該教師方法講解的非常到位。

    通過了第一次幼兒的實踐操作,該教師又提出了兩點,第一點是:“為什么測量同一條魚,用淡菜和用花蛤出來的結果卻是不一樣的呢?”讓幼兒感知測量同一物體的時候,測量工具越長結果越少,測量的工具越短結果越多。第二點是:大魚比較長用較大的測量工具測量比較方便,小魚比較小用較小的測量用具較好。而這兩點是教師引導幼兒說出來的而不是教師直接進行的灌輸。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我們的約定”,讓幼兒自主選擇測量工具測量大小不同的魚,根據(jù)要求來選擇是放生還是抓捕。由于整個活動中教師把知識要點、難點,都進行了很好突破,所以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就非常的順利。

    整個環(huán)節(jié)一個環(huán)節(jié)緊扣一個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最后教師都會進行及時的小結幫助幼兒進行總的梳理 ,思路非常清晰而且測量的方式也新穎。雖然這是個數(shù)學的測量活動但是該教師還是把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等都放入了活動中,我們要傳授幼兒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更重要的還是習慣、態(tài)度。

    《量一量》教案15

    活動目標:

    1、 探索用合適的工具測量樹干的粗細,喜歡測量活動。

    2、 發(fā)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數(shù)學繩子、毛線、吸管、鉛筆、各種尺若干;水彩筆、記錄表若干。幼兒已有初步的測量經驗;在幼兒園內先確定10棵待測量的樹,并分別在樹干上編上1—10的號碼。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用目測的方法觀察樹,用語言簡單表述出樹的不同。

    1、小花園里的樹真多,你知道他們的名字嗎?

    2、這些樹長得一樣嗎?怎么不一樣?

    二、組織幼兒開展討論,尋找測量樹干粗細的方法。

    1、剛才小朋友說樹干有粗細,哪棵粗?哪棵細?你是怎么知道的?(目測)

    2、有沒有辦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細呢?

    幼兒討論:用手環(huán)抱、尺量、繩子量……

    三、幼兒自由選擇各種材料測量雪松后交流:

    1、粗細:

    (1)用什么材料測量?有多少粗(在記錄紙上記錄)?什么方法測量的?

    (2)(選擇用繩子測量的)怎樣知道測出來的數(shù)字是多少?

    (3)為什么測量出的粗細不一樣?(有的測底部、有的測中部)

    2、高矮:

    (1)小花園里哪棵樹最高?

    有多高?你怎么知道?(目測:用尺無法測量高度時可目測)??怎么記錄?

    (2)瓜子黃楊樹長得高不高?怎么測?(直接測量)

    (3)龍柏長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測量?

    用鋼皮卷尺直接測量;??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樹醫(yī)生。

    1、醫(yī)生每年都要給小朋友體檢,量量身高和胸圍。現(xiàn)在請你們來做樹醫(yī)生,給這些樹檢查身體。幼兒每人選擇一棵樹進行高矮、粗細的測量,并把數(shù)字記錄在記錄表上。

    2、互相交流記錄結果。

    《《量一量》教案.doc》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